时珍国医国药
    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400年前,李时珍不仅帮湖北预防疫情,而且还对

愿人们摈弃吃野味的陋习,让禁食野味成为全民道德自觉!

△影视剧《大明医圣李时珍》中,李时珍在为疫区人民煎药。

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亦是蕲州名医,著有《医学八脉注》等多种医药书籍。李时珍自幼勤奋攻读,思维敏捷。公元1531年,他14岁便考取了秀才。在幼年的学习生涯中,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自觉地把所读经史子集等书籍中与医学有关的内容摘录出来,在读书中已注意到了医学与多学科的关系。公元1540年,他23岁时,在第三次乡试失败后,便弃仕从医。为了掌握更多的医药学理论知识,当好一名济世救人的医生,他更是博览群书,遍读古今经史百家书籍。《白茅堂集》中说他:“读书十年,不出户庭,博学无所弗窥”。《薪州志》中也说他:“刻意读书,十年不出户阙,上自坟典,下及子史百家,罔不该治”。

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的有毒“野味”


而时下我们关注的,关于对于野生动物肉类中含有大量病毒,食用容易染上疾病这件事,李时珍早就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有了明确的记载。例如:“诸鸟有毒”,“凡鸟自死目不闭,自死足不伸,白鸟玄首,玄鸟白首,三足、四距、六指、四翼,异形异色,皆不可食,食之杀人”;鳞鲤(穿山甲):“性味咸、寒,有毒,其肉甘、涩,味酸,食后慢性腹泻,继而惊风狂热”;孔雀肉味咸、凉、有小毒,人食其肉者,自后服药必“不效”;鸳鸯虽然好看,但跟孔雀一样“肉味咸、凉、有小毒”,更可怕是食后头疼、可以变成终生疾病;野马“肉味辛、苦、冷、有毒”,多吃会“生疮患痢”等。

疫情发生以来,对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以及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巨大隐患,社会各界广泛关注。而如今,我国已正式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了。其实,早在400多年前,李时珍就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将野味分为“鳞、兽、鸟(水禽)、虫”四大类,以此告诫大家勿食野味,以免自己染上疾病,避免瘟疫的传播。除此之外,李时珍在30岁时还帮家乡湖北预防和应对瘟疫。

如今的许多人,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和追求虚荣的心理,完全不顾及前人的警告。


湖北蕲春,古称蕲州,宋元以来名医辈出,医药著作丰富多彩,亦是撰写了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《本草纲目》的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。当地历来就流传“指草皆为药,路人皆懂医”,留下“人往圣乡朝医圣,药到蕲州方见奇”之说。

在这之前,李时珍只是在父亲身旁相随,李言闻虽然知道他的医术不差,但总是不放心,不让他单独为病人诊治。现在李时珍是单独行医,诊治疾病特别仔细,丝毫不敢大意。由于他根底扎实,又经过医术高明的李言闻指点,许多病人经他治疗后很快痊愈。他亲自给灾民们煎药,教人们怎么预防和对付小的疾病及至大的瘟疫。也正是这次与瘟疫的较量中,李时珍成就了他一代医圣的地位。

△影视剧《大明医圣李时珍》中,李时珍在给疫区灾民喂药。

大约到了明嘉靖二十八年(1549)的夏季,四川、湖南、湖北相继下起了瓢泼大雨,连日不停。长江水位骤升,倒灌入蕲河,大片田地被淹没,房屋被冲塌,许多人流离失所,饥困交迫。大水退后,又逢气候炎热,天空的热气,地上的湿气,湿热交蒸,传染病很快流行,来势凶猛,得病而死去的人不计其数。李时珍见到此种情景,真是悲天悯人。心想:“自己学医是为治病救人,现今有这么多人得病,我岂能袖手旁观。”于是与父亲商议,要过父亲的药箱,走出家门救治病人。

其实,保护野生动物,就是保护人类自己。

李时珍认为,医生不仅要讲医道,还要教人防病之道,他开创的蒸气消毒法预防瘟疫、冰块外敷降温等防病治病之道在世间广为流传,推动了中医药健康文化在百姓大众中的传播。

与瘟疫的较量

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,如细菌、病毒引起的传染病。而史书记载中的瘟疫大多又是环境卫生问题引起的,于是人们的起居健康问题自然是不容忽视的民生大事,起居养生也就成了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关注点了。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了不少关于瘟疫的对症中草药药方。提到居住健康,最有意思的要算《本草纲目》中李时珍的一剂偏方,其中写道:“马厩蓄母猴,可避瘟疫”。意思是说,如果在马厩里放上猴子,就可避免马发生瘟疫。显然,李时珍关注的不仅仅只是人类起居健康,而是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居住健康。